(一)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县的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长足、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机装备程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业微信积极性普遍高涨,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原已达33.5万千瓦,如现代农机合作社,成员13人、机手有10人、租赁面积2100亩、机具保有量达34台,配套农机具40台(部.件),结构日趋合理。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新型农机具的应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递增。2020年全县水稻种植机耕、机插、机收、谷物烘干、机械值保等相关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县水稻播种面积18.4万亩,机械化耕作面积17.85万亩,机械化插秧面积4.42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11.04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64%;机械化植保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植保作业面积达4.05万亩。
3、农机固定贵产积累:农业机械固定资产的60%以上是广大农民群众投入的,农民已成为我县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
4、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服务领城还延伸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机化收人在农民纯收入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多,农机化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5、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和农机化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县已逐步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村组为依托,农机户为补充的深层次、多成份、全方位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6、农业机械管理:全县各级农机管理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将农业机械包括各种类型的拍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动力机械依法纳入管理的范畴,切实加强监管、促进安全生产,我县的农机管理已逐步向 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
(二)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更新、更迫切的要求。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增产增收,减轻劳动强度,支持和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
1、耕地产出明显提高。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化是不可替代的,也不能跳越的发展阶段,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八十年代初,全县拖拉机仅有300多台,配套农机具为100多台(部.件),机耕面积还达不到5万亩,机械面积只有0.5万亩左右,机收则是片空白。
2、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农村产业结构对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机械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先进的农业机械,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把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务农作业中解放出来。据统计,2012 年,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全县剩余劳动力就有1万多人,已成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3、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近几年,其原因之一是靠党的政策好,党的农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靠科技增加有效投人,从机械化方面来看,则是由于提高了产量(单产和劳产)和增收节支的效果。机械对节省籽种、节省农药、节省地膜、节省水资源等农用物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不少农户自愿购置农业机械,除为自身服务外,还积敏开展机耕、机播、机收以及运输、加工等作业,为三无”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酒现出了一批农机专业大户,已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2016年,机械化肥深施,使化肥的利用率由20-25%提高到25-30%,增加5个百分点,与手工畜力施肥相比,亩增产10公斤,化肥探施面积为的万亩,增产600万公斤,按由公斤13元计算,增资780万元;机械化播种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万公斤,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4、资源利用明显提高。由于农业机械工作效事高,有利于抢农时,抗灾,降成本,而且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值,定位完成高精变作业,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事和资源利用率。如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可比传统灌溉节省耕地10%,节水40%, 增产20-30%;
二、困难和问题
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小型拖拉机过多而且配套率低;大中型拖拉机少,特别是链轨拖拉机不够用,许多应翻深耕松的土地连年得不到机翻,板结严重,始终在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
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现在农民虽然多数家庭都有小四轮,但在农业生产中却不能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主要是配套机具不全且落后,还有部分农户的农机作业仍停留在“犁后喘”的水平上。
3、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机修理,供应培训,推广等社会化服务还与现阶段农机化事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的驾驶员只会开车,不会调整和修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培训和提高。有的农机人员科技意识差,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认识不足,致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低。农机供应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机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项目少,功能弱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为使农机化发展能有一个质的飞跃,适应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目标的需要,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大中型农业机械是农机构成的主体,是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要对大中型农业机械进行更新,解决大中型拖拉机老化问题。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做到中央,省,市,县都拿出财政资金补贴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农民,引导鼓励农民和集体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要组织大中型拖拉机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激发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的欲望;要建立土地轮翻制度,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业发展后劲。
2、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今后应把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加大力度认真抓好,要积极的研制,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的,适应性强的新式机具进行示范和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新科技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抓好拖拉机的配套工作,使拖拉机在农田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田作业全过程机械化水平。
3.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监督力度,确保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机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重点是推行合同制,服份合作制和承包经营制等,鼓励发展农机行业协会等专业性的农机服务组织和专业户,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和中介组织,要形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和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搞好管理,供应培训,推广,维修,监理等专业性系列化服务的同时逐步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业拓展.要走经营服务一体化道路,通过经营创收,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自身活力,更好的为农机化发展服务.要对农机市场加强管理。
(一)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县的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长足、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农机装备程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业微信积极性普遍高涨,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原已达33.5万千瓦,如现代农机合作社,成员13人、机手有10人、租赁面积2100亩、机具保有量达34台,配套农机具40台(部.件),结构日趋合理。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新型农机具的应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递增。2020年全县水稻种植机耕、机插、机收、谷物烘干、机械值保等相关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县水稻播种面积18.4万亩,机械化耕作面积17.85万亩,机械化插秧面积4.42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11.04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64%;机械化植保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植保作业面积达4.05万亩。
3、农机固定贵产积累:农业机械固定资产的60%以上是广大农民群众投入的,农民已成为我县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
4、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服务领城还延伸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机化收人在农民纯收入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多,农机化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5、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和农机化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县已逐步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村组为依托,农机户为补充的深层次、多成份、全方位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6、农业机械管理:全县各级农机管理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将农业机械包括各种类型的拍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动力机械依法纳入管理的范畴,切实加强监管、促进安全生产,我县的农机管理已逐步向 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
(二)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更新、更迫切的要求。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增产增收,减轻劳动强度,支持和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
1、耕地产出明显提高。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化是不可替代的,也不能跳越的发展阶段,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八十年代初,全县拖拉机仅有300多台,配套农机具为100多台(部.件),机耕面积还达不到5万亩,机械面积只有0.5万亩左右,机收则是片空白。
2、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农村产业结构对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机械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先进的农业机械,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把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务农作业中解放出来。据统计,2012 年,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全县剩余劳动力就有1万多人,已成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3、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近几年,其原因之一是靠党的政策好,党的农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靠科技增加有效投人,从机械化方面来看,则是由于提高了产量(单产和劳产)和增收节支的效果。机械对节省籽种、节省农药、节省地膜、节省水资源等农用物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不少农户自愿购置农业机械,除为自身服务外,还积敏开展机耕、机播、机收以及运输、加工等作业,为三无”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酒现出了一批农机专业大户,已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2016年,机械化肥深施,使化肥的利用率由20-25%提高到25-30%,增加5个百分点,与手工畜力施肥相比,亩增产10公斤,化肥探施面积为的万亩,增产600万公斤,按由公斤13元计算,增资780万元;机械化播种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万公斤,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4、资源利用明显提高。由于农业机械工作效事高,有利于抢农时,抗灾,降成本,而且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值,定位完成高精变作业,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事和资源利用率。如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可比传统灌溉节省耕地10%,节水40%, 增产20-30%;
二、困难和问题
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小型拖拉机过多而且配套率低;大中型拖拉机少,特别是链轨拖拉机不够用,许多应翻深耕松的土地连年得不到机翻,板结严重,始终在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
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现在农民虽然多数家庭都有小四轮,但在农业生产中却不能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主要是配套机具不全且落后,还有部分农户的农机作业仍停留在“犁后喘”的水平上。
3、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机修理,供应培训,推广等社会化服务还与现阶段农机化事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的驾驶员只会开车,不会调整和修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培训和提高。有的农机人员科技意识差,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认识不足,致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低。农机供应的社会化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机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项目少,功能弱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为使农机化发展能有一个质的飞跃,适应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目标的需要,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大中型农业机械是农机构成的主体,是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要对大中型农业机械进行更新,解决大中型拖拉机老化问题。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做到中央,省,市,县都拿出财政资金补贴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农民,引导鼓励农民和集体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要组织大中型拖拉机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激发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的欲望;要建立土地轮翻制度,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业发展后劲。
2、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今后应把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加大力度认真抓好,要积极的研制,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的,适应性强的新式机具进行示范和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新科技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抓好拖拉机的配套工作,使拖拉机在农田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田作业全过程机械化水平。
3.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监督力度,确保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机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重点是推行合同制,服份合作制和承包经营制等,鼓励发展农机行业协会等专业性的农机服务组织和专业户,农机合作社,机具租赁公司和中介组织,要形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和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搞好管理,供应培训,推广,维修,监理等专业性系列化服务的同时逐步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业拓展.要走经营服务一体化道路,通过经营创收,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自身活力,更好的为农机化发展服务.要对农机市场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