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信息来源: 作者: 省农机事务中心 时间: 2008-11-19

浅谈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双峰县是全国中小型农机制造基地,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县。近年来,双峰县农机制造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俱多因素困扰双峰中小型企业的跨越发展。2008年10月7-8日,笔者深入县湘源、金峰、永旺、白碧等重点农机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才和资金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  从这次调研来看,目前企业策划、模具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科研开发,生产所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引进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受交通地理因素的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缺乏区位优势。如县湘源金穗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坐落在科技工业园,现有员工300余人,95%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住在县城,县城至厂区没有公共汽车,上班只骑单车和摩托车,甚至有时候搭出租车,造成上班成本增大。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对人才的吸引力。由于我县农机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小,效益一般,生产生活条件欠佳。目前大学生一般都将收入水平、自身发展和职业状况作为就业的重要因素。三是分配机制不活,待遇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企业的工资水平同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存在较大地域差异。如湖南农友机械公司在娄底人文科技学院好不容易花高薪引起的几个专业人才,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恋家庭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而待了一阵子就“远走高飞了”。县白碧机筛厂坐落在荷叶镇,近三年还没有招聘到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 (二)企业融资困难 全县136家农机生产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10家,绝大多数是生产规模较小,“多而全”,自给自足,有的靠“滚雪球”模式发展,就是“五丰”、“农友”等规模企业也没有一条规模化的流水生产线,“大市场”与“小作坊 ”之间矛盾突出,有的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 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也大多在“小富既安”的思想,小企业,小规模,自身融资能力差,资金积累有限,银信部门认为没有达到企业生产标准的不予放贷,而被资金困扰。还有入园企业的手续办理慢,工业园基础设施滞后,开工受阻。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县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经开区、电力局等有关部门手续办理难度大,有的几个月甚至1年多时间不能完全办好。 二、破解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一个产业体子,农机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如何破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产业,已迫在眉睫。 (一)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创新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对高层次的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要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入股等 分配办法,实现多种分配激励措施的优合组合。 2、调整完善企业经营和人才 ,营造有利于 人才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更加优惠的就业政策,吸引和鼓励双峰优秀企业人才回乡创业,要为企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 ,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建议企业解决好聘用员工的养老保险 、医保、工伤保险和住房基金等问题,让员工有岗位安全感。 3、加强人才培训,强化自主创新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后备人才 自的引进和选拔培养;二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项目,加强对企业产业工人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生产一线工人的技能;三是把县农机机电产业技术服务加入建设成行业的“技术化器”,为企业开展 多层次的技术服务;四是做好企校联姻,引导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 (二)抓资金流转 1、加大产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县委、政府应逐年加大对农机产业的投入,每年应从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产业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重点扶植发展本县中小型农机企业;二是积极向省、市发展政委、经委、科技、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中报项目,扶植,支持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双峰名优农机产品纳入国家、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和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努力争取国家、省、市 对双峰农机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2、增资投股,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银信部门货款门槛降低,建议政府牵头主管部门协调,企业主动同银信部门衔接,可采取借贷、资产抵押的方式。建城、环保、经开区等部门进一步简化入园企业手续办理程序,使之企业用房产作抵押贷款。 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增资扩股,组建农机企业集团,加大融资渠道,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对现有的农机生产企业自愿实行资产重组,做好做强的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融资、国土、电力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作者:双峰县农机局 龚中)

浅谈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信息来源: 时间: 2008-11-19 12:11

浅谈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双峰县是全国中小型农机制造基地,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县。近年来,双峰县农机制造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俱多因素困扰双峰中小型企业的跨越发展。2008年10月7-8日,笔者深入县湘源、金峰、永旺、白碧等重点农机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困扰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才和资金问题。 (一)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  从这次调研来看,目前企业策划、模具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科研开发,生产所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引进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受交通地理因素的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缺乏区位优势。如县湘源金穗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坐落在科技工业园,现有员工300余人,95%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住在县城,县城至厂区没有公共汽车,上班只骑单车和摩托车,甚至有时候搭出租车,造成上班成本增大。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对人才的吸引力。由于我县农机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小,效益一般,生产生活条件欠佳。目前大学生一般都将收入水平、自身发展和职业状况作为就业的重要因素。三是分配机制不活,待遇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企业的工资水平同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存在较大地域差异。如湖南农友机械公司在娄底人文科技学院好不容易花高薪引起的几个专业人才,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恋家庭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而待了一阵子就“远走高飞了”。县白碧机筛厂坐落在荷叶镇,近三年还没有招聘到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 (二)企业融资困难 全县136家农机生产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10家,绝大多数是生产规模较小,“多而全”,自给自足,有的靠“滚雪球”模式发展,就是“五丰”、“农友”等规模企业也没有一条规模化的流水生产线,“大市场”与“小作坊 ”之间矛盾突出,有的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 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也大多在“小富既安”的思想,小企业,小规模,自身融资能力差,资金积累有限,银信部门认为没有达到企业生产标准的不予放贷,而被资金困扰。还有入园企业的手续办理慢,工业园基础设施滞后,开工受阻。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县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经开区、电力局等有关部门手续办理难度大,有的几个月甚至1年多时间不能完全办好。 二、破解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一个产业体子,农机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如何破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产业,已迫在眉睫。 (一)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创新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对高层次的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要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入股等 分配办法,实现多种分配激励措施的优合组合。 2、调整完善企业经营和人才 ,营造有利于 人才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更加优惠的就业政策,吸引和鼓励双峰优秀企业人才回乡创业,要为企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 ,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建议企业解决好聘用员工的养老保险 、医保、工伤保险和住房基金等问题,让员工有岗位安全感。 3、加强人才培训,强化自主创新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后备人才 自的引进和选拔培养;二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项目,加强对企业产业工人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生产一线工人的技能;三是把县农机机电产业技术服务加入建设成行业的“技术化器”,为企业开展 多层次的技术服务;四是做好企校联姻,引导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 (二)抓资金流转 1、加大产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县委、政府应逐年加大对农机产业的投入,每年应从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产业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重点扶植发展本县中小型农机企业;二是积极向省、市发展政委、经委、科技、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中报项目,扶植,支持双峰中小型农机企业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双峰名优农机产品纳入国家、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和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努力争取国家、省、市 对双峰农机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2、增资投股,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银信部门货款门槛降低,建议政府牵头主管部门协调,企业主动同银信部门衔接,可采取借贷、资产抵押的方式。建城、环保、经开区等部门进一步简化入园企业手续办理程序,使之企业用房产作抵押贷款。 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增资扩股,组建农机企业集团,加大融资渠道,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对现有的农机生产企业自愿实行资产重组,做好做强的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融资、国土、电力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作者:双峰县农机局 龚中)